一、莲峰镇总共有几许人口
渭源县莲峰镇位于渭源县东南部,东接陇西县,南部与漳县相连,南北长24公里,物品宽19公里,总面积145平方公里。镇政府所在地距渭源县城25公里,西五公路和罗莲旅游公路穿境而过.2003年统计有人口计45800人。没有搜寻到2013年人口数。
二、司马,上官复姓的来源是什么?
[司马氏来历]
? 司马一姓起源于古代的职官名。《通志?氏族略?以官为氏》云:“重黎之后,唐虞夏商,代掌天地。周宣王时裔孙程伯休父为司马,克平徐方,锡以官族,为司马氏。其后世或在卫,或在赵,或在秦。”相传帝少昊开始设司马一职,掌管军政和军赋,周朝时称为夏官大司马。周宣王时,帝颛顼的后裔程伯休父任司马,因他打败了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的徐戎(又称徐方、徐夷),立下大功,便赐司马为姓。此后,程伯休父的孙子以获得这份官职为荣,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马为姓,称司马氏。另外,许氏、郝氏也有改姓司马的,如许穆之、郝惔之就是,他们的后世子孙也以司马为姓
上官源于华姓,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。从《元和姓纂》和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上的记载可知,上官氏的得姓始祖,是春秋时代楚国庄王的少子子兰。这位公子兰,官拜上官大夫,以官为为氏而姓了上官。一说“上官”为地名,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,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。秦灭六国后,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,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。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说,汉时,为充实关中人口,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,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。上圭,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,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。唐时,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,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。太宗贞观年间的文学家上官仪,就是陕州人。唐末纷扰,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,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,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局了。上官名人,唐有才女上官婉儿,宋有龙图阁一说“上官”为地名,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,其公族中人以封邑为氏。秦灭六国后,迁徙楚国公族大姓于关中,上官氏则被被迁往陇西上圭。《唐书·宰相世系表》记载说,汉时,为充实关中人口,朝廷曾下令将许多大姓迁往关中,基中上官氏被迁往陇西上圭。上圭,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,这也正是源自楚国公族的上官氏在天水成为望族的缘由。唐时,上官氏已出现于中原的河南地区,并在河南的陕州出人头地。唐末纷扰,逼得中原民众大举南迁,上官氏的先人也受影响,很快就在今福建的邵武生根开花结局了。
三、卫青,霍去病大破匈奴的条件,时刻,战役,影响是什么
条件:西汉王朝的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。
时刻:公元前127年 公元前121年 公元前119年
战役:汉武帝时反击匈奴的战役主要有三次。第一次在公元前127年,汉武帝派卫青、李息沿黄河北岸前进,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,迂回到陇西,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了包围,完全收复了河南地区,解除匈奴对长安的威胁。第二次在公元前121年,汉武帝派霍去病入匈奴境千余里,和匈奴兵短兵相接,大获全胜,并攻到祁连山,再次大破匈奴军,俘虏3万多人,河西的匈奴贵族损失惨重。第三次在公元前119年,卫青和霍去病分物品两路进军,深入到漠北作战,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远征。卫青北进千余里,霍去病深入2000余里,使匈奴主力全部被歼。
影响:经过这次战役,匈奴力量大大削弱,已无力大举南下,再也无力与汉对抗。西汉北部边界的危险彻底解除。
赞同
0| 评论
四、福州到兰州高速公路怎么走上哪条高速
走316,从福州-闽清-南平-邵武-资溪-金溪-临川-南昌-大冶-鄂城-武汉-孝感-随州-枣阳-襄樊-房县-竹溪-安康-石泉-西乡-汉中-凤县-两当-天水-陇西-兰州(2425.8)
五、郑州二七区有什么小学
春晖小学、兴华小学、铭功路小学、黄岗寺小学、实验小学、苗圃小学、淮河东路小学、汝河路小学、外国语小学、侯寨小学、八卦庙小学、交通路小学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