崇信:“芹菜经济”绿动黄土高原
仲夏时节,走进崇信县黄花乡水磨村的设施蔬菜基地,连片的钢架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掀开棚帘,扑面而来的清新芹香中,一畦畦茎秆笔挺、叶片油亮的芹菜正迎来采收季。这个由“温室育苗+大棚种植+空地复种”三维体系构建的现代农业矩阵,正在书写着“一棵芹菜”的产业传奇。
今年二月,黄花乡成功引进宁夏晨光农业科技公司,带来了一套颠覆传统的芹菜种植“黑科技”。记者看到,大棚内智能喷灌体系精准调控水肥,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,就连棚间空地都通过错季复种实现了“零闲置”。
“我们采用抗寒性更强的‘翡翠皇冠’品种,配合温室催芽技术,使生长周期缩短20%。”基地技术总监郑国林指着正在装车的芹菜介绍,“这批订单直供粤港澳大湾区,全程冷链运输,48小时就能出现在广东市民的餐桌上。”
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基地创新的“四维联动”模式。通过党支部统筹资源、合作社搭建平台、企业开拓市场、农户参与生产,形成完整的利益共同体。正在分拣芹菜的马家沟村民王秀兰算了一笔账:“土地流转金+务工工资+年底分红,今年能多挣2万多元。”目前像她这样的“三薪农民”在基地已有65人。
“我们正把‘小芹菜’做成‘立乡产业’,规划建设净菜加工车间,开发芹菜粉、芹菜汁等深加工产品,结合汭河风光带打造芹菜主题农旅园区,注册‘汭芹’地理标志品牌,预计全产业链年产值可突破100万元,带动周边3个村集体经济增长。下一步将推广‘芹菜+食用菌’轮作模式,让黄土高原长出更多‘绿色黄金’。”黄花乡人大主席朱海龙告诉记者。
通讯员张文霞景彦博
来源:中国甘肃网